查看原文
其他

抽象空间成为统治|《空间的生产》导读

回声·EG| 院外 2022-10-04

编者按

自从2012年回声[ECHOGRAPHIA]导读计划启动,已经走过了4年。我们的理论推进也从媒介批判导读系列进展到美学与政治(阿多诺导读系列),又再前进到美学与生命政治(福柯与阿甘本导读系列)。现在,是时候开始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空间生命政治的导读了。列斐伏尔,推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前后,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空间与城市问题的著作。其中,出版于1974年的《空间的生产》集中了列斐伏尔对都市和空间问题的最重要的思考,堪称其空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然而,这部著作因其独特的行文和艰涩的表达至今不为国内学界所熟悉。因此,“院外”4月在东南大学主办的“空间生命政治导读”论坛六场讲座记录[精编]就从列斐伏尔开始。


一|从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成为统治”,到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的“抽象空间成为统治”。

二|《空间的生产》更确切的书名应该是《抽象空间的生产》,如果非要加个副标题,那就是——“城市规划批判”。

三|任何东西,如果不进入这个体系,没有被它符码化,没有用价值形式(货币)来衡量……等于不存在。

四|从抽象而矛盾空间到差异空间,意味着人类从“空间中的历史”向“空间的历史”转变。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导读
抽象空间成为统治|2017

本文15000字以内


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里有句经典的话,叫做“抽象成为统治”。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1901.6.16-1991.6.29)的《空间的生产》(1974)这本书实际上把马克思的话改写成了“抽象空间成为统治”。



列斐伏尔:从日常生活批判到空间批判


作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法国译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空间(城市)理论。在西方,后者的影响更大。北美的杰姆逊、哈维、索亚等人把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这本书捧得很高,列斐伏尔以空间理论大师的形象在英语学界取得了巨大影响。然而他最看重的著作其实是《日常生活批判》三卷本:《日常生活批判。第1卷。导论》,1947年;《日常生活批判。第2卷。日常性的社会学基础》,1961年;《日常生活批判。第3卷。从现代性到现代主义(走向一种日常生活的元哲学)》,1981年。这是他一生长期坚持研究的领域。而空间理论只是在1968年之后才成为他的研究专题,前后持续了6-7年。这期间的重要著作有《进入城市的权利》(1968)、《都市革命》(1970)、《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1972)、《资本主义的幸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973年)以及《空间的生产》(1974)等等。然后他就又回到日常生活批判,完成了第3卷,于1981年出版。


《日常生活批判》的第1卷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就是《1844年手稿》的核心思想)以及《资本论》里的资本拜物教批判理论。列斐伏尔指出,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私人化,脱离了公共领域,所以他觉得日常生活应该向公共生活开放。他想要通过向公共领域的复归来克服日常生活的异化状态,恢复人的总体性生存。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在1961年的第2卷中进一步深化了。在前现代的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分得不是那么清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使得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了日常生活的感觉。我们只有下了班之后,比方说去酒吧喝了一杯酒,我才一下子有了日常生活的感觉。这里面的分工也包括了家庭妇女,一部分人专门去做日常生活的事。总之,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工作的性质,是平庸的、单调的。而专业化程度愈高的群体就离(前现代的)日常生活愈远。他们对日常生活有一种渴望,一种想象。列斐伏尔还分析了20世纪的日常生活被技术、官僚系统、商品世界所殖民的命运。他说技术实际上提供了一种乌托邦的想象,人们可以在电影院、迪斯尼乐园等娱乐场所中忘掉日常生活的困窘。但实际上,人们依然服膺于技术和商品社会的体系。


尽管列斐伏尔在70年代前后主要集中于空间和城市研究,但这并不等于他放弃了早期的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相反,空间和城市研究是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自然衍生,而日常生活批判的很多思想在空间理论中依然存在。尽管第3卷到1981年才出版,但是1968年的这本《现代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可视为第3 卷的大纲。《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抛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消费受控制的官僚制社会。这已经蕴含了《空间的生产》中一些思想的苗头。比如,他认为“日常生活成了资本攫取利润的主战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核心所在”。如果把这句话里的“日常生活”一词置换为“空间”或“都市”,那么在理论的方法论层面上是保持了连贯性的。又如,他提出一个解放的口号,“让技术服务于日常生活”,同时在政治上提出了都市革命。日常生活革命,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成为解放的可能性,而都市革命是日常生活解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空间的生产》的理论背景和理论目标

第一个背景,西方城市化的最新现实。虽然马克思早已认识到城市问题,但是20世纪的50-60年代,二战结束后,西方步入城市化加速的新阶段。60年代还出现了郊区化即城市空间由主城区向郊区蔓延的现象。空间的不断膨胀,人口的不断扩张,使列斐伏尔意识到都市已经是现代人的生存无法脱离之所。


第二个背景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关心的资本主义的幸存问题。马克思活着的时候经常很激动,资本主义一发生危机他就觉得资本主义快完蛋了,他写《1857-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手稿)的时候就抱有这样的激情。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很快消亡,它总是衰而不竭,垂而不死。那么资本主义为何总能幸存?经过了一战、二战,西方知识界其实对西方的命运、对西方文化的命运很悲观。然而资本主义不仅又活下来了,还活得更好了。列斐伏尔实际上是在这一问题中来思考空间和城市问题的。他意识到空间可能是资本主义又活过来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个背景,1968年的红五月运动。列斐伏尔是左派思想家,他不是简单地研究空间和城市问题的技术专家,那是他反对的立场,他探讨的是空间革命或者说都市革命的可能性。


所以列斐伏尔的总问题是在都市化、国家化、全球化背景下,探讨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则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解放的可能性问题。都市化、国家化、全球化,其实都是空间化在当代的具体指向,也是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批判对象。如果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语境或者说批判对象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资本主义,那么列斐伏尔看到的是集“都市化、国家化、全球化”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所说的“城市对乡村的征服”、“西方对东方的征服”在列斐伏尔的时代已经成为显性的事实,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趋势。列斐伏尔则用空间理论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表述出来。


列斐伏尔的理论目标有二:其一,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空间和都市问题,去批评建筑师、社会规划师们,批评那些技术官僚、技术专家们对空间的一种“透明的幻觉”,即认为可以通过规划来实现一个美好社会的幻想。 其二,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都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更是都市化的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理论矛头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仅仅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已经不够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必须进入到最新的资本主义现实当中去,到空间当中去。在列斐伏尔看来,都市化、都市社会实际上是超越了工业社会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空间的生产》内容提要

《空间的生产》共分为7章,每章均分很多的小节,但是小节没有标题。


第一章、本书计划。具有全书的导言性质,共21节。第1-11节,着重论证迄今为止一直为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所控制的空间理论,以及空间理论成为一门真正的具批判性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第12-20节,集中阐述以空间的生产为核心的空间辩证法以及空间的历史观。第21节介绍了本书回溯-前进的研究方法。换言之,这一章把列斐伏尔关心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空间、空间和建筑的关系、绝对空间到历史性空间的历程、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乃至社会主义的可能空间等问题,都简要地说了一遍。后面各章进行了更细致的阐述。


第二章、社会空间。共15节。第1-6节,论证社会空间理论的实质与社会生产相关。第8-10节,论述空间与历史/时间的关系问题。第11-14节,回应结构主义空间理论,阐释空间与形式-结构-功能的关系问题。第15节,提出两种空间类型:取用型的与支配型的空间。


第三章、空间建筑学。共17节。第1-12节,重点讨论空间与身体的关系,追寻空间的身体性起源以及空间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与社会性的起源,探讨身体的空间实践本质与空间 的实践感、身体感问题。第13-17节,讨论空间与建筑的关系问题,重点讨论了纪念碑性建筑空间。


第四章、从绝对空间到抽象空间。共14节。第1-9节,讨论绝对空间,其中,第3-7节分析了古罗马、古希腊的空间,第8-9节分析了中世纪的空间。第10-11节,16世纪西方社会转型期的空间分析:城市的作用。第12-14节,抽象空间的形成、发展与特征:国家与资本。


第五章、矛盾空间。本章强调抽象空间本质上是一个矛盾空间,共23节。第1-16节,分析抽象空间的矛盾特征。其中,第1-4节,论述“抽象的空间逻辑”与“具体的空间辩证法”两种理论方法上的对立,第5-16节,从建筑、艺术、城市等维度论述空间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17-23节,立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揭示空间矛盾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


第六章、从空间矛盾到差异空间。共30节。第1-10节,论证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矛盾的无法克服。第11-30节,探讨突破抽象空间统治的差异性空间可能。


第七章、开头与结尾。本章是全书总结,共12节。第1节,重申空间是任何社会关系得以存在的具体方式与基础。第2-3节,重新探讨空间批判理论如何可能的问题。第4-6节,再次回顾与展望人类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巨型转折过程。第7-12节,着力探讨现实的与未来的空间政治问题。


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实践-表征-空间

我的导读题名为《抽象空间成为统治》。因为我读完全书后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空间的生产》这本书更确切的书名应该是《抽象空间的生产》,如果非要加一个副标题的话,那就是——“城市规划批判”。可能有人会觉得《社会空间的生产》更好,然而,仅仅从“社会空间的生产”中看不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即“抽象空间”的内容,但“抽象空间”这个概念却内在地表明了它的社会空间属性,所以我坚持认为“抽象空间的生产”更好。因此,我导读的时候不论讲到哪个部分,其实都是在围绕着抽象空间这个范畴来讲,也就是说,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列斐伏尔的“抽象空间”概念。理解它如何产生,又如何支配了当代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列斐伏尔用空间的三元辩证法来解释空间问题:空间的实践(spatial practice)、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表征性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 / representational spaces)。当然究竟怎么翻译可以讨论,比方说,representation是译为“表征”还是“再现”。


列斐伏尔为什么要提出这么复杂的一个辩证法?显然,他是用来取代或者说提升马克思的二元辩证法,也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阿尔都塞曾提及“认识论的断裂”或者叫“问题式的更新”。全新的问题是很难用老的概念来表达的。所以列斐伏尔大概觉得,要突破旧的概念体系,就必须造一些新的关于空间的概念来描述他关心的空间辩证法。于是前述三个概念就产生了。他自己说,这三个概念是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回到的概念。我将它们简化处理为“实践—表征—空间”的三元辩证法。


第一个概念“空间的实践”,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就行了。列斐伏尔说,“社会空间的实践分泌出社会空间”。社会空间如何形成?无非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你看这个礼堂,今天成了文物,但是在创始之初,它是由杨廷宝设计,由建筑工人们搬砖添瓦垒起来的。包括城市建设,工厂,等等,这些空间都是社会实践带来的。


第二个概念“空间的表征”,指的是被概念化的空间,是科学家们、城市规划师们、技术专家和官僚们的空间,是他们脑海中的那种知识性的、概念性的空间,也就是能够代替日常的现实空间的一种符码系统(地图和图纸、交通和通信系统、由图像和符号传播的信息)。建筑师画了一张图,就会觉得他把这个空间给固定下来了。城市规划师做完了规划,觉得那个空间就是可以实现的。列斐伏尔把这些权力的、规划的、知识性的空间看作能够建构和维系资本主义秩序的重要对象。


第三个概念“表征性空间”,这是私人性的、想象的、经验性的空间,是用户体验的空间。或者用福柯的说法,是微观空间。总之,是空间的使用者和居民的空间体验和想象。比如,对住宅的装修。列斐伏尔也提及艺术家的、哲学家的空间,这种生动的、创造性的空间也是表征性空间。那么这个空间里头既有非符码化的感受,也有符码体系。换言之,有被编码的,也有尚未被编码的。无论如何,这是私人的、具体的、日常的空间。


那么,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要素是同时存在的,对我们的社会而言,空间实践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但是,实践完了以后,大家就忘掉了。大家记得的是符码,是活物,是视觉可见的或脑海里能够浮现的空间,确切说,空间的表征(表象)——今天又多少人在讲到这个礼堂时还会记得当初建造它的建筑工人们是谁?所以,空间实践被空间表征收编了。抽象空间,其实说的就是这回事。空间表征,这个符码系统,成了统治权力,成了最高现实。列斐伏尔一方面说,在任何社会,空间表征都是支配性的存在。统治者要实现统治就必须制造出最高的象征体系出来,作为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但另一方面,当代的现实是,表征性的空间、创造性的空间、私人空间“已经消失在空间的表征中”。换言之,消失在被生产出来的社会空间当中。

空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空间化


空间的生产,讲的到底是什么空间?列斐伏尔很明确地说,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就等于社会空间。他的空间概念不是传统意义上自然性或精神性的空间概念。在列斐伏尔这里,空间不是一个容器,不是物质的广延意义上的空间,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空间。他说的社会空间是要打破建筑师对空间的的透明幻象,也就是说,社会空间不是可供计算的和工业操作性的空间。反过来说,那种可被计算的、可操作的空间实际上是空间的一种特殊现实,是现代社会之后才有的一种想法。由此可见,社会空间不是先天的感知形式。它是历史的,是经验的,而不是先验的、超历史的。这显然是针对康德的空间概念。建筑师的空间概念和康德的空间概念都是社会意识形态。


列斐伏尔还有一句话,“空间的生产,开端于身体的生产。”这句话的来源是尼采,再加上了一点梅洛-庞蒂的哲学。尼采的视角主义是从生命的视角出发的。任何空间如果不同生命本身关联,都是没有意义的。能呈现出来的空间总是同身体相关的。从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角度讲,也就是从知觉现象学、肉的现象学的角度讲,意向性不是意识建构起来的,而是身体建立的关联。我的身体所感知的世界就是我的空间。列斐伏尔更进一步指出,连你的身体,你的“肉身”也是社会历史性的。我们的身体对空间的感受不是非历史的。最近流行一首歌,歌中唱道“感觉身体被掏空”。那么这种感觉是相当现代的。现代的抽象空间把你的身体掏空了,另一方面又让你的身体感觉爆发出来。你去KTV唱歌,好像很嗨很疯狂,似乎在尽情地展现你的“生命力”。但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消费一起把我们的身体掏空了。身体服膺于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生产。


“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这个判断总的说来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任何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空间。每个社会都会生产出独特的空间。列斐伏尔批评包豪斯,认为他们没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建筑,所以那些在当时很激进、很革命的东西最终是和国家资本主义同谋的。这是列斐伏尔的判断。他说,当我们局限在西方概念中时,我们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亚洲的城镇并不了解多少。他有反思西方中心论的意识,但是他也知道抽象空间会尽量把所有非西方的、非抽象的空间夷平。


第二层含义,社会空间包含着生产关系与再生产关系,并赋予这些关系以合适的场所。“生产的社会关系只有在具有某种空间性存在时,它们才具有某种社会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关系把自身投射到某个空间之上,它们在生产空间的同时也把自身也镌刻于其中。”说到底,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是人类劳动的物质化的、外在化的现实与结果。但它又是新的社会活动的环境。人总是在社会空间中活动,去工作,去生存。更重要的是,空间是人类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压缩集束。生产关系怎么能直接出现在社会空间当中呢?你在空间当中是看不到生产关系的。所以,社会空间本身就凝结着生产关系,他是生产关系的载体。空间既是某种结构化的社会秩序,是社会权力秩序的空间隐喻,同时又是社会关系重组与社会秩序的一个实践建构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空间这个概念实际上应该叫做空间化。空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空间的形式也不断变化。空间化这个概念可能更准确地描述了社会空间是怎样的。

空间生产的历史方式


空间既抽象又具体。空间的存在就其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抽象,但同时就其现实的存在物而言又是一种具体。那么这种抽象空间是怎么出现的呢?空间化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呢?抽象空间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统治的呢?这就是列斐伏尔重点表述的“以现实的面目出现的空间的历史”。既然生产方式及社会的转变就意味着新空间的产生,那么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就会有不同的空间。列斐伏尔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绝对空间到历史性空间,再到抽象空间(普遍商业的、资本主义的、财产的政治经济空间)以及差异空间(瞬间的、诗学的、差异性的未来空间)这样几个阶段。差异空间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但它也存在于抽象空间中。就像前现代社会也有商品那样,不能认为抽象空间中就没有差异空间了。但未来社会的差异空间将自由自发地涌现,是占主导的。现在的差异空间是受抽象空间支配的,所以构成了矛盾空间。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经历了前面三种空间,绝对空间、历史性空间、抽象空间,这是没有疑问的。


绝对空间是神圣的、中心化的、纪念碑式的社会空间。例如:希腊式城邦、罗马帝国、基督教的中世纪。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对自然的征用。也就是在对自然的征用中建构出权力的绝对性。以宗教和政治为特征的绝对空间,是血缘、土壤和语言混合而成的产物。我们看到的神像、寺庙、教堂,都是绝对空间的表现。而到后来的抽象空间,对自然的这些征用都被排除掉了。而在绝对空间中,列斐伏尔说,“生产空间的人和管理空间的人不是同一群人”。这里面揭示了一种权力机制。空间的分散或者切割是权力维系自身的重要手段。只要人群分散开来,不要聚在一起,搞秘密活动,统治就没有风险。


历史性空间是一个过渡阶段,是绝对空间瓦解、抽象空间慢慢产生的阶段。相当于马克思讲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就是圈地运动,市集开始出现。为什么这个阶段叫历史性空间呢?“历史性”是相对于绝对空间的“绝对性”而言的。绝对空间背后的哲学是柏拉图哲学,上有超验的空间,下有现实的空间。到了历史性空间,用韦伯的话讲,祛魅了,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了。新教徒表面上还信上帝,实际上赚钱多成了上帝眷顾的证明,信仰的证明。历史性空间就产生于财富的早期积累,城镇大规模出现,并逐渐取得支配地位。城镇是历史性空间的中心。但这个中心很快就瓦解了,被抽象空间取代了。


今天的城镇化并不是空间的最高现实,城镇只是空间化的一种节点而已。我们今天“看到”的最高现实是抽象空间。它不是直接出现的。

从物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


列斐伏尔进一步解释抽象空间,说这是“从空间中的‘物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我们可以把话说得更绕一点,说这是从“地理空间中的‘物的生产’”到“抽象空间中的‘空间的生产’”。


空间的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空间生产,指的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的社会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这是贯穿人类历史的全过程的。而狭义的空间生产,特指资本主义的最新生产方式和生产形态,即今天正在取得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抽象空间。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资本越发展……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马克思讲过,英国和印度的价格差异可能会给英国资本家带来损失,所以英国资本家急切地想要知道印度那边的商品价格,这样就没有了困扰,能够很好地支配自己的生产活动。无论如何,资本具有消灭空间限制的强烈渴望。但列斐伏尔把马克思讲的这个问题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最终必然要超越地理空间中的物的生产界限,变成空间本身的再生产。就是说,光生产物品,多生产一些消费品,多引进些机器,已经不够了,而是要直接开始进行空间的生产。要“画圈”!只有对空间进行整个的重组和改造,资本主义生产才能维系自身。也就是说,空间生产是生产关系再生产自身的最重要方式。对国家而言,对资本家而言,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此处,我想补充一下空间生产这一转变的历史背景。我认为这是西方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一战就是德国人不服气,我的产品质量这么好,英国、法国的产品那么烂,可仗着有那么多殖民地,他们的资本家就是过得比我好。二战后,尤其是6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阿尔及利亚等法国殖民地都独立了。资本主义必须从内部挖潜,想办法。当然不是说外部它就放弃了,新殖民主义还是在的。比喻就是,吗啡已经不够了,要用杜冷丁了。这就是空间生产。


具体说来,空间生产有三种:


第一,空间作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例如房地产、迪斯尼乐园。


第二,空间这种结构巩固了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再生产(土地所有权,空间所有权)。明显的例子就是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分野。富人住别墅,小桥流水,把大门一关,封闭的一片山水,很安全,看不见穷人了。这跟恩格斯当年对曼彻斯特的分析是一样的。


第三,空间再生产着资本主义的政治权力和文化霸权,包括空间的各种符码(通过区分、分类、同质化等策略)。当我们走过德基广场,外面的那一圈广告牌,都是大牌的奢侈品的品牌,无数的普通人每经过一次,就接受了一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洗礼。爱马仕啊,LV啊,经过一次你就想一次,我什么时候能有这个。这就是自觉的熏陶,主动的学习,不需要它灌输给你,你就自动接受了资产阶级再教育。德基广场是抽象空间的一个具象、载体,不是说它本身就是抽象空间。

抽象空间的统治


列斐伏尔批判说,抽象空间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空间、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关系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这里的“主体”指的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主体,或者说是黑格尔意义上的主体。我们一般讲主体,总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而这里的“主体”虽然也包括“人”,但它首先指的是支配社会的主导力量,或者说是支配社会生产关系的主导力量。在列斐伏尔看来,抽象空间就是支配当代社会的主体。套用马克思的话“抽象(资本)成为统治”,可以认为列斐伏尔的判断是“抽象空间成为统治”。抽象空间的统治有以下若干表现:


首先,抽象空间使得传统空间内在的自然性、绝对性和历史性逐步消逝或者被掩盖和边缘化。马克思说,资本“用时间消灭空间”。列斐伏尔说,今天的资本“用空间消灭时间”和历史。当你徜徉在德基广场的商品世界中,时间停止了。无论白天黑夜,它都是那么灯火辉煌,那么明亮,你浑不知今夕何夕,此时此刻是何时何刻。时间没意义了。


其次,抽象空间赋予空间以新的“自然性”和“历史性”,但这已经是一种被设计过的、符合抽象空间需要的工具性空间。比方说,那些有历史感的景区改造完之后,且不论是不是糟蹋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把历史纳入到抽象空间当中去了。它有可能是破坏、夷平,但更有可能是造出一个假象,一个虚假的差异空间、异托邦。看似是娱乐的、休闲的空间,但它和抽象空间的另一面,生产的空间,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抽象空间把事物的那些特性,包括自然的特性、历史的特性以及源于身体的特性给消除掉了。列斐伏尔说,“鲜活的经验已经被虚构物摧毁和征服,历史连同感觉、直觉在内均不能获准进入抽象空间当中。从而也没有可以得到传播的象征物”。也就是说,抽象空间服从于交换价值,是可规划、可支配的符码体系。任何东西,如果不进入这个体系,没有被它符码化,没有用价值形式(货币)来衡量,就没有意义,等于不存在。

抽象空间的不可见性


列斐伏尔说,“你能看到的那些具象的国家、军事、商业广场、铁路,都不是抽象空间”。它们当然是抽象空间的实现形式。但是“抽象空间不能以知觉到的形式为根据来界定,也不能被还原为某种绝对立场”。抽象空间不能还原为具象,它不是以直观的方式显现,而只能通过思维来把握。只能在思维当中,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来达到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抽象空间的存在。抽象空间是客观的抽象,拥有其社会存在,而不是主观的想象。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硬把抽象空间做一个还原,说它是“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的结合体”。这是列斐伏尔的重大贡献。在西方现代社会的早期,国家更多的管理社会的人口、教育、安全、卫生,而不是直接管理商品交换。当然国家也想管,但发现效果并不好。自由主义者就批判说,国家你管什么管,今年物价高,大家都生产,明年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嘛。国家你不要干预了。再说还有海外市场呢,要是大家都不生产了,商品不够,还可以进口嘛。这是自由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资本管经济,国家管社会。那么资本和国家的结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规模的、显著的结合是从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始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多少人失业,除了法西斯道路,就是罗斯福道路,通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创造就业。加上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战争,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所以,资本和国家的结合是历史的产物。一方面是国家更多地干预经济,另一方面,按照福柯讲的新自由主义治理术,自由主义帮助国家行使了很多治理的职能。教育、安全等等,不用国家出面,靠资本家就解决了。国家不需要怎么使用暴力机器,只有在紧急状态下才偶尔露峥嵘,露出了国家的本来面目。哦,原来我们是有警察的,还有军队呢。比如铁路,平时是货运、客运,关键时刻就是调动军队的。列斐伏尔的原话是,“空间使得经济和政治的结合成为可能”。


国家和资本为什么能结合?因为双方有共同语言,让经济增长和繁荣,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那么它们又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抽象空间的统治策略。这是房地产商和城市规划师们很熟悉的套路:可整体设计、可切割、可计算、可控制、可交换。符码体系的传播也有助于抽象空间的形成。空间成为商品,空间被消费,空间(作为固定资本)被全面被纳入再生产过程,抽象空间就形成了。列斐伏尔说,“城市的构造物,它的交通、交换网络、邮局、火车站、运输系统等等都是固定资本。空间整体也成为生产性消费的对象”。比如建起一个迪斯尼乐园,大规模的消费就开始了,同时也建立起一个消费的空间。列斐伏尔指出,剩余价值的实现已经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去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仅仅发生在靠近生产地点的区域。所以,空间化最终是都市化、国家化和全球化的三位一体。抽象空间的统治无所不在,无处可逃。

矛盾空间:抽象空间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不知道大家听了列斐伏尔的批判之后有没有一种绝望感。但是列斐伏尔本人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他不但非常激进,也非常乐观。他和德波、阿多诺他们不太一样。列斐伏尔到最后会给你一些希望。抽象空间是能够突破的,你们不要太害怕。他有点像尼采,最大的悲观背后有一种生命力的繁殖在里面。列斐伏尔认为抽象空间存在着矛盾,而且是真实存在的矛盾,这个矛盾一定会爆炸。他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矛盾首先表现为中心和边缘的矛盾。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在世界体系的尺度上,而是在空间的各个尺度上都能看到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全球范围内是欧、美、日和非洲、拉丁美洲,也就是北方和南方。而在城市范围内,在上海,在北京,在南京,在巴黎,在伦敦,在纽约,在洛杉矶,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关系。


另外一种矛盾,质与量的矛盾,或者说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矛盾,空间政治中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不是不存在了,而只是不以过去的方式存在。列斐伏尔提示说,只要空间不平衡,阶级矛盾就不可消除。


列斐伏尔论证了矛盾空间是不可消除的。这首先是因为抽象空间必须生产出差异空间。很有意思的观点。差异空间不是解放性的吗?抽象空间为什么要生产出差异空间?为什么抽象空间只能以这种否定性的方式存在?我们看今天的商场都是一个样,其实它们都在努力地试图与众不同。如果空间的生产制造出来的建筑是千篇一律的,如果全世界的小区是千篇一律的,全世界的商场是千篇一律的,那么空间的生产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它有意识地要制造出自己的另一面,制造出差异、不一样。不一样的空间一出来,大家觉得资本主义多好,给我这么多不同的可能性选择。另外一点,抽象空间本身是不能直接存在的,它必须以否定性的方式存在。生产出来的空间总是具象的空间,不是抽象的空间,而是差异性的存在。因此,抽象空间不可能完全夷平。抽象空间的上述矛盾不能被“抽象空间”的否定性力量和同质化趋势所完全消除。当然抽象空间是主导,但差异空间是客观存在的。

差异空间:空间政治的未来


最后一个问题是差异空间和空间政治。列斐伏尔发问:社会主义的空间如何可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空间整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世界市场之间是什么关系?


列斐伏尔说,“为了改变生活,必须首先改变空间,创造出新的空间样态”。他只是反对那些御用的、为国家和资本服务的建筑设计师,或者说,有透明幻觉的那些设计师,他仍然认为设计师是能起到作用的,能够创造出新的空间样态。列斐伏尔指出,从设计理念上讲,包豪斯的设计师们和当时苏联的设计师可能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是大家只记住包豪斯,忘记了苏联的那些建筑师。事实上,包豪斯的德国部分也被美国人切除了。


列斐伏尔谈到了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不计代价的增长。列斐伏尔认为这其实和西方是一样的,是“完备的资本主义增长战略”,也是依靠大企业和大城市。列斐伏尔主张的道路是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立足于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城镇规模(即小城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差异空间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从占有到取用”和“从抽象到差异”。在私有制条件下,空间是商品,人们只想占有它。人人都想要私家别墅,私家花园。那么,如何实现空间的共享?这就是从抽象到差异。在列斐伏尔那里,差异有三层含义。第一,原生的自然差异。这是抽象空间想方设法要排除的差异。但它好比第一自然,是很难排除的。它也很难捕捉,稍纵即逝。比如:艺术的想象、表现性空间。第二,抽象空间生成的伪差异。资本主义自己制造出各种不一样。第三,抽象空间无法包容和吸纳的差异,被排斥的差异。“差异性在同质化领域的边缘区持续或扩大,要么以对抗的形式,要么以外在的(横向的、异序的、异逻辑的)形式。所谓的差异总是始于所谓的被排斥之物:城市边缘、贫民窟、被禁止的游戏空间、游击战的空间、战争的空间。”这是列斐伏尔想象中的解放的可能性所在。历史地看,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后来成为主导的,当初都是被压制的。比如说今天很强大的商业,在传统社会就是被压制的。这就是辩证法的强大魅力所在。


列斐伏尔最后强调,差异空间也是生成性的,应该在实践斗争过程中不断生成这种作为抽象空间的替代选择的可能空间。他说,“从抽象而矛盾空间到差异空间”意味着人类从“空间中的历史”向“空间的历史”转变。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从人类的史前史走向真正的人类历史。

文|陈硕
责编|PLUS


相关推送|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选译|
反转了社会空间的“空间史”

我们该把哪一时刻称作是空间及其生产的意识觉醒与出现的契机呢:何时与何地,为何与如何,这样一种被忽视的知识与被误解了的现实才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呢?这种发生的方式实际上是可以确定下来的:我们可以从包豪斯的划时代性历史中作用中发现这一点。对于包豪斯运动来说,这不仅仅是在真实的语境中确定一个空间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整体的空间概念……他们只是预言到了这种历史,却没有着手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们揭示了抽象与视觉的正在增长着的优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橥了“视觉逻辑”的起源与意义——亦即揭开了包含在这个“逻辑”之中的“策略”。

它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诸如此类的特殊‘逻辑’从来都只是某个策略的一个遮人耳目的名称而已。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选译|
从物质生产到自由王国的种子
即使空间的各部分就像话语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以相互包含与相互排斥的方式而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非词语的符号体系并不当然地就对应于作为词语体系的相同的概念与范畴。因此,必须把空间中的话语、关于空间的话语与空间的话语,区分开来。人存在于空间之中,他们无法使自己从中脱身,不能让自己在其中缺席,也不能将自己排除在之外。而表意的过程发生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它既不能被简约为日常话语,也不能还原为某种文本的文学语言。只有回到了与某种(空间性的与表意的)社会实践的关节点上,空间的概念才有可能充满着意义。
话语除了是对有关空间的联系的某种“再-标注”之外,无非是一种致命的空无——只是言之无物的空话而已。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选译|
是什么模糊了生产这一空间概念?
应当让空间重返物质生产,并作为被积累的知识的结晶,重新加入到在更高层次上加以思考的生产过程;最终,它回到这样一种最为自由的创造过程——这就是表意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王国的种子”。理论的工作完全有能力追踪到它们的发源地,也就是说它们的生产的起源。由此,社会的空间不是向自然空间打上标记而成的产物,也不是留在上面的一个痕迹。其中,科学与技术以及抽象将“人造的”空间看作是某些对象物,对天作之合的“自然化”空间的祛自然式的或祛自然化所产生的结果,而忽视了社会空间及其历史性起源的多样性,将所有这些空间都简化还原成抽象化的共同特性。恰恰相反,自然与城市的空间如果是任何一种物的话,它们向来已经是被“过度地涂画过了”的草图,乱七八糟且自相矛盾。
自然与城市的空间如果是任何一种物的话,它们向来已经是被“过度地涂画过了”的草图。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选译|
在任何情况下,阅读都在生产之后

空间既是结果也是原因,既是产品也是生产者;空间“决定”什么行动可以发生,而空间的“解读”仅仅是第二位的、无关紧要的一些结论。简言之,“阅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在生产之后的,除了那些专门为了阅读而特别制造出来的空间之外。在被生产出来的空间中,行为再生产出“意义”,哪怕没有“一个人”将它们表述出来。“设计”的观念按照“形式-功能的”的观点来规划事物,朝着消解冲突、化为一种普遍透明状态方向,某个单向度的在场方向发展。由此,空间变成了无法区别之物或可以自由交换替代之物,以结构的名义、以意义的区别的名义、以内部-外部的关系和能指-所指的关系本身的旗号而大行其道。
作为实践的阅读/书写的观念,以及能指-所指的关系观,都是按照“形式-功能的”的观点来规划事物……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